携手航天科技,共战气候变化——记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全球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领袖们正积极寻找解决方案。2025年4月24日,一场以“拓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航天伙伴关系”为主题的航天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旨在通过航天技术的应用,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
开幕式盛况
本次会议由国家航天局、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巴西科技创新部、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及泰国高等教育与科研创新部共同主办。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专业机构、外交使节、政府官员、科研机构和1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航天技术来监测、分析并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航天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浦江倡议》,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构建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模式。
会议亮点
此次为期三天的会议不仅包含了开幕式、主旨报告、圆桌会议等环节,还特别设置了四个专题会议,分别聚焦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监测能力、空间技术应用以及国际和商业航天力量的合作与发展。
会上,国内外参会代表高度赞赏航天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贡献,并一致认为未来应在空间利用、节能减排、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特别是中国自1988年以来发射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了全球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的重要工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进步。
《浦江倡议》:迈向绿色未来的蓝图
《浦江倡议》作为本次会议的核心成果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加强各国间关于航天技术和数据共享的合作。
- 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在支持气候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能力。
-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航天产业赋能绿色发展。
- 积极参与外空全球治理,落实《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展望未来
随着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航天技术无疑将成为我们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武器之一。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国际社会共同对抗气候变化的决心,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全球航天界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20250507WMJ
Copyright © 2002-2025北京百睿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31号合生国际 备案号:皖ICP备11014461号-34 网站地图